电缆接头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电缆连接技术,它施工工艺、运行维护及设备管理较传统设备要求较高,如果施工质量不高或维护不当,则易发生事故。
一,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电缆头爆炸
现象:一高压分接箱内刚投运数天的一用户电缆,其C相电缆肘头接地孔与接地线的连接点因漏电致其接地孔烧焦并一定程度碳化,线径为4mm2的多芯软铜接地线也因发热严重致绝缘层烧熔。此故障作为紧急缺陷立即进行停电处理,但处理后的电缆肘头在重新运行后仅十多个小时又发生此现象并致电缆头爆炸。
排除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如施工后的质量验收、例行巡视测温及电缆肘头本身质量问题等),从技术角度分析,引起电缆肘头漏电乃至爆炸的原因为电缆头内部带电部分与电缆肘头外半导电层(接地)爬距不够所致。经调查及分析得知,该电缆肘头在制作过程中,至少有这样几项缺陷:1)电缆肘头有水或潮气进入。因为施工时正值雨雪天气,虽然打有伞具,但难免有雪花飘落进正在制作的电缆肘头上,同时雨雪天空气湿度也较大;2)对新型电缆头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及要领理解不深,执行制度不严格。在涂敷润滑硅脂时使手上的污物附着在电缆绝缘层上,从而降低了其绝缘性能(相当于爬距变小);3)未按规定选取与电缆相适应的电缆肘头及压接线鼻。发生爆炸事故的电缆截面为70mm2,按照技术要求,应选用相应型号的电缆肘头,因无配件及工期紧等原因,而使用了95 mm2的电缆肘头及配件,电缆截面与电缆肘头压接鼻孔径相差过大,压接后压接鼻自然延伸变长超出要求,致组装后电缆头带电部分与电缆肘头外护套半导电层(接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爬距)减小;同时也因电缆细,超过与电缆肘头配合尺寸范围,电缆与电缆肘头尾部密封不严,运行中潮气由此进入电缆肘头内部造成绝缘不良。施工单位在第一次处理时虽然考虑到是因水或潮气进入引起绝缘不良而严重漏电,但对新型电缆接头的施工工艺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仅只作了简单的排潮处理而未解决根本问题,从而导致了第二次更为严重的事故发生。对于不配套的电缆及电缆肘头之间的压接,不得已时也可以采用相应的补救办法,比如在电缆导体压接部位用相同材质的导线细密均匀地缠绕一层以增粗电缆线径(其他方法亦可),使压接后接线鼻延伸的长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在电缆半导电层与电缆肘头尾部以厂家提供的半导电粘胶带缠绕,以起到密封和将二者的半导电层可靠连接起来的作用。
二,空套管接头未封堵对地放电致电缆接头头损坏报废
某高压分接箱内一用户电缆因故退出运行,操作人员对拔出电缆肘头的单通套管接头未及时带上绝缘封帽,拔出的带有线路电缆的电缆肘头因应力在静置过程中逐渐靠近套管接头,致电缆肘头外半导电层与套管接头接触,套管接头内的带电部分通过电缆肘头对地放电,致电缆肘头接触处碳化,套管接头和电缆肘头损坏报废。
按照规定,高压分接箱内未用的电缆接头及一段时间退出运行的电缆肘头等,必须进行封堵,以防潮气进入,由于新型电缆接头为全绝缘、全密封、防水型,对运行环境要求不高,所以在设计上和施工中,对高压分接箱内的防潮等考虑较少,而高压分接箱又多是和电缆沟、井直接相通,箱内环境十分潮湿,这种潮湿的环境对未密封的电缆接头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对临时退出运行或空着不用的电缆接头必须进行封堵,安装保护封帽或封堵头。
三,不标准封堵造成空电缆接头漏电
对于高压分接箱内的空电缆接头,必须用厂家提供配套的绝缘封帽或封堵头进行封堵,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相当数量的空电缆头是以电缆肘头代替绝缘封帽或堵头进行封堵的,对电缆肘头尾部的电缆进线孔仅只用低压绝缘胶带进行简单的缠绕封口;这种不正规的封堵极易使潮气进入电缆肘头内部,从而引起绝缘不良发生空电缆头对地放电或漏电。有事例为证:一次工作人员在高压分接箱内工作时,其手背无意中触及以此法封堵的电缆肘头尾部作封口用的脱落在电缆肘头尾部下方约七八厘米长的低压绝缘胶带末梢,即感应到击人的高电压,后以10KV验电笔测试,其上至少有高于500伏的电压(该验电器的起鸣电压为500伏);若箱内过份潮湿,肯定会发生对地放电或漏电事故。同时用电缆肘头进行空头封堵也是一种浪费,电缆肘头较绝缘封帽和堵头的价格要高很多,即便以后要利用该电缆肘头接入用户电缆,也会因其相关配件分散保存时散失难觅,从而造成无谓的浪费。
上面介绍的三例因施工和维护不当造成电缆接头设备损坏及酿成停电事故的事例和分析,应当在以后施工和维护中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