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绘就新蓝图,催人奋进。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不我待。中国工业的新时代,正昂首阔步地向我们走来;中国制造的强国梦,必将在一代代工业人的不懈奋斗中实现。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思想锚定中国制造新方位。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国制造首先必须强起来。中国现在是工业大国,但整体上看,大而不强也是事实。习近平同志强调,工业是立国之本。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奋斗未有穷期。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在召唤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作为强国之基的工业,方向已定,方位已明。
新思想架构中国制造新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全力打造“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供给体系质量的全面提升,恰恰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标志,是增强中国经济质量国际竞争优势的核心目标。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现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和工作主线。工业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必须进一步抓好工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工作,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推动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扎扎实实做优做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随着一批优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步实现中国制造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新思想铸就中国制造新品质。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简单地说,人民的衣食住行,无不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更是中国制造前进的动力。
如何最大、最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层级需求,是摆在中国制造面前的现实问题,决定着中国制造的品质。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具体到工业领域,突出表现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分化明显;一些工业企业发展突飞猛进,部分工业企业却生产经营困难;制造业中部分行业发展水平可比肩国外工业4.0,却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3.0甚至2.0。中国制造如何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铸就中国制造的新品质,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新思想激发中国制造新动力。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了工业领域广大干部职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信心,激励着中国工业人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建设中。面向未来,需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化创新驱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我们深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中国制造的强国梦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中国制造,大有作为。
中国制造,前程似锦。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制造的强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中国制造,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