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及工业4.0等战略方针的深度绑定,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繁荣。
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根据工信部消息,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报告,2017-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额预计为173亿美元/ CAGR+10.81%,年均销量预计为39万台/ CAGR+12.45%。相比于2013-2016年,年均销售额提升约55%,年均销量提升约70%。
工业机器人需求景气向上,主要得益于汽车领域强劲需求将持续、3C领域迎来高增量、其他制造业领域和部分中小企业也更加倾向于使用工业机器人。
另一方面,作为制造业大国,近年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对我国影响尤为重大,这也导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毕竟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
如今,手工制造已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仅以手表为例,要想手工制造一块像瑞士手表一样的精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拥有自动化生产管理体系的机器人,却很轻松就能达成类似的标准。
智能制造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而机器人则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具体体现,直接对整个制造业乃至更多领域起到促进转型升级的作用。并且,在作业方面,工业机器人也比普通人更有优势,智能化和自动化使机器人和人之间实现人机交互,不仅可实现更细致的操作,还可替代人去做原本不可实现的事情。
为了能够更好的带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早,实力雄厚,发展水平较高,四大家族、国内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于此都有所分布。
尽管如此,国产工业机器人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外产品的竞争激烈。国内机器人呈现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其中既有市场需求以及金融机构的助力,也有盲目发展的虚火。
当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实现了精细化生产,从生产、检测到仓储、包装,全程采用自动化设备,以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比之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多数仍处于自动化的早期阶段,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待改进空间。
国内工业机器人在未来三年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国内“机器换人”经济性显现;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中国制造2025系列政策推动。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工业4.0智能工厂时代,工业4.0与工业机器人正在中国掀起一股制造浪潮,并助力国内机器人智造创新。随着未来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我国工业制造也将朝着集约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产业升级,自动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亦将会逐步释放。
文章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