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成电子有限公司 RCCN - 为顾客创造价值 - ISO9001/IATF16949/ISO/TS22163
选择语言 Language

线槽_PVC线槽_电缆接头_尼龙扎带_冷压端子_尼龙软管_金属软管_导轨_汽车线束 - 上海日成电子有限公司RCCN

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想由大及强亟须迈过这“三道坎”

“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今年两会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而在当前中国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向制造强国转变也已然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中国制造业从“世界工厂”到制造业大国,目前已处于向高质量提升转变阶段。

但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崛起,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升级创新”、“产品质量”、“技能人才”、是这几天来听到最多的三个关键词。不少代表委员告诉记者,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想由大及强亟须迈过这“三道坎”。

升级与创新将是大趋势

“从中国的企业界来看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讲到品质革命,特别是‘革命’这两个字,感觉非常有必要、非常及时。”8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政协委员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会上谈到,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变大,成本相对较低,但技术水平、科技含量、附加值方面还有待提升,这是目前整个中国制造业和中国企业面临的比较核心的问题。

他还举例称,比如目前的化工业,中化的高端材料、高性能材料、炼油设备里的安全控制设备都需要经历进口和引进的过程。而在9号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今年两会第二场“代表通道”上更是谈到,中国制造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没掌握在自己手上。”

但核心技术怎么来?朝着本领域技术制高点积极进行研发创新,是必由之路。

这几天,在人大、政协的会议中,“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最多的“热词”。提到中国的制造业,虽说“世界工厂”的形容已广为人知,但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缺乏核心技术是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因素。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徐福顺认为,“总是‘跟跑’‘学跑’是不够的,不能成为一流的企业。要培育国际一流企业,就必须走创新之路。”

其实,走技术创新之路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不少企业已经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在投资结构、研发方向等方面先行一步。 此前记者会上,宁高宁谈到,在中国企业界里,这几年以来,大家去买矿山、油田、土地等资源去找政策支持的少了。“今天就是没有创新、没有技术就不要投资,不要扩大规模,不要再做重复性的建设了。”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中国制造业已经悄悄地在起步了。

产品质量提升刻不容缓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长马玉璞的肯定,我国通过多年发展,工业门类已经很齐全,但是我国的制造业还处于中低端。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制造强国,必须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号召中国企业制造出像德国产品那样真正叫响世界的产品”。

雷军还表示,中国制造的质量同时也需要“软硬结合”。制造方面要有产品过硬的质量保证,还需要发展以产品“设计”为主的软实力。“设计界要有话语权,要培养大量设计人才。只有把设计搞好,中国品牌才有机会在全球越做越好。”雷军认为。

而来自车间的基层人大代表、辽宁工匠王尚典表示,以上提及的产品质量都应该成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这种转变背后,更需要企业家摆脱传统思维方式。

作为企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矽盛电子有限公司设备部主任郑裕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对企业来说,一味地打价格战是不现实的,要在市场站稳脚跟,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提高科技附加值,用质量说话。”同时,也有全国人大代表直言,“优质产品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同时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在‘品质革命’的进程中,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伪劣产品的打击,不能缺位”。

技能人才短板亟待补齐

“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五大基本方针之一。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制造业要想由大变强,其中一大制约因素就是优秀的高级技工人才的稀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提到,我国高级技工缺口仍有近千万,急需突破“大国工匠”不足的瓶颈。

一方面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又出现技能人才后劲不足的现象。随着“80后、90后”成为了劳动市场的主力军,年轻一代已不再青睐制造业。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俊治此前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出担忧,在各地座谈时都有人说,现在家长普遍希望自己孩子上大学,而不是上技校当工人。“而现有‘40、50’产业工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相当比例,其掌握高新技术、提高技能的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产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也有着同样的感受,“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难以实现产业与职教共同发展,难以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性人才和人力资源支撑。”因此,今年民进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缓解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提案》。

如果缺乏高技能操作人才,即使有再核心的技术也都难以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究其根本,中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该怎么补?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建议,职业教育要与“中国制造2025”实施对接,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设立“工士”学位,给技能型人才一份荣誉感,使得职业技能型人才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补缺‘的关键还在于老百姓’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要变化”,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同时还建议称,应着眼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亚萍国际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亚萍说,“制约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体制机制障碍也亟待破解。”她还呼吁,实现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有效衔接,鼓励企业建立薪酬水平与技能等级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还应该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

文章来源:中华机械网

相关文章

上一篇: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下一篇: 2018制造业减税降费: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
技术
支持
联系
我们
在线
留言
下载
资料
打印
本页
官方
微信
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信
收藏
本页
返回
顶部
黄金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