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要说制造业最火的几个词,“智能制造”绝对算是其中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制造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机床行业内有部分企业将智能技术看作超越国外机床的有利因素,提出“换道超车”的概念。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床企业打出“智造”的口号,在实际接触中,却发现有一部分行业人士谈“智造”色变,到底什么导致了他们对智能制造的抗拒?
概念不明晰,认为机床发展智能制造“花头”大于“搞头”
什么是智能制造,谈起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说不清。在百度百科里,对智能制造的描述为“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智能制造的界定非常抽象。因而在现实应用中,一般认为生产中应用到智能技术或包含智能技术的产品都可以称为智能制造。这样就导致出现了如“用机器人换人算不算智能制造”、“上部分自动化生产线算不算智能制造”等问题之争。
其实从普遍大众角度来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都拥有一定的“智能性”,按照道理可以说是智能制造,或更准确的说是智能制造的一部分。但这样的智能制造无疑含金量太低,有种噱头大于真材实料的感觉。
这些华而不实的智能制造很多都基于厂家对智能化的跟风,不仅无益于推动技术进步,反而让整个圈子显得浮躁。所以不少行业人士认为机床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是一种“炒作”,不如踏踏实实做基础技术提升,于是就有了谈“智造”色变,认为机床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是“花头”大于“搞头”的现象。
智能制造是整个制造行业的大趋势,是一种技术进步的表现,利大于弊。机床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自然要发展制造制造。而且不仅要在生产上发展智能制造,还要在产品中体现智能制造,以此来帮助下游企业进行生产升级。但是,机床行业在发展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智造而智造,要拿出真本事,流于表面的智能制造确实只会让人反感。
条件尚未成熟 认为机床行业发展智能制造为时过早
现在整体来看,我国机床行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处于向中高端市场的迈进阶段。从企业构成来看,机床企业数量虽经过多年优化发展,但基数依然庞大,企业体量上以中小企业为主。当前,我国机床行业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调整产业结构,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机床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时机尚未成熟,应该把重心放在提高技术、升级工艺等基础方面,发展智能制造是本末倒置。
对于这种观点,它的核心争议点有两个。第一、现在发展智能制造是否为时过早;第二,发展智能制造会不会打乱行业原有发展步伐。对于第一个争议点,笔者认为智能制造是一个牵涉多个技术领域的概念,现在从世界范围来讲都是一种新概念。所以,机床企业要考虑的是如果发展智能制造,相关技术是否能提供足够的支持,也就是说硬件能否让机床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现在,各个国家不同行业都在抢占智能制造先机,作为已经在发展初期就落于人后的机床行业,面对新的技术革新更该勇往直前。虽然智能制造并不一定能帮助我国机床行业实现弯道超车,但在新的机遇面前,比起抓住有没有用,能否抓住它显然更加重要。所以,机床企业发展智能制造不存在早晚问题,相反因为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反而更该积极接纳。
对于第二个争论点——发展智能制造会不会打乱行业原有发展步伐,笔者看来,持有这种观点的朋友主要是担心发展智能制造造成行业发展顾此失彼。实际上,现在很多机床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就是希望通过智能技术补齐行业短板。另外,从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也可以看出,智能制造是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助推器。所以,智能制造不是机床行业的阻碍,反而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就像上文笔者所说的,发展智能制造不能作为“花头”,要有真材实料,不然纵然挂上“智能”两字也和真正的智能制造不搭边。
发展智能制造成本太高 企业难以承受
还有一部分机床网友谈智造色变,是因为智能制造的成本太高了,企业难以承受。上文中也提到,我国机床行业企业分布上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体量较小的企业,无论从生产上还是产品上实现智能制造都难度较大。特别对于一些出货量不高、或是主营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来说,发展智能制造反而是一种增负行为。而对于一些劳动力较密集的企业,一些网友也担心发展智能制造会造成大量工人被机器替换,造成失业。
这些网友的担心其实有一定道理,所以企业的智能制造之路一定要量力而为,结合自身情况稳步推进。确实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发展智能制造,但可以保有积极的态度看待智能制造,或者作为智能制造中的一环。
整体来说,发展智能制造是机床行业的总趋势,其利远大于弊。但是由于现在的智能制造尚处在摸索阶段,缺乏可靠的样本和参考,所以部分朋友心存疑虑非常正常。对于现阶段机床企业,要做的就是对智能制造扬长避短,把疑虑当作问题解决,把优势当作资源放大,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智能制造的到来。
文章来源:中华机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