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百万,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拉动动力电池市场的增长,2018年全年动力电池实现57.35GWh的装机量,同比增长57.0%。一片盛况之下,却隐藏着许多危险。2018年已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逐渐驶出“里程焦虑”,又开始陷入“安全焦虑”,电池的高比能量与安全性该如何兼顾?
过分追求电池能量密度 引安全思考
“里程焦虑”是自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就有的现象,这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行业的痛点。为摆脱里程焦虑,实现弯道超车,国家不断鼓励高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2017年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装【2017】53号,以下称《规划》),《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力争实现350Wh/kg,系统能量密度力争达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
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下,倒逼企业不断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各电池企业纷纷开始布局高镍811,计划在未来几年推出300Wh/kg-350Wh/kg的电池单体产品,系统能量密度向180Wh/kg-200Wh/kg迈进并量产化。
就在企业争分夺秒之时,电动汽车频繁自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称,2018年已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而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主要由动力电池热失控所引起。“热失控仅仅是结果。电池热失控原因错综复杂,这也是业内认为事故源头难以明确的主要原因。”某新能源汽车分析师指出。
2018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对新建车用动力电池单体/系统企业投资项目条件作出调整:取消“能量型车用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应不低于300Wh/kg,系统比能量应不低于220Wh/kg”要求。
《规定》的出台给动力电池厂商“喘一口气”,也给消费者增强了信心,但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要求依然会持续存在,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与安全的矛盾仍未解决。
电池高比能量与安全的矛盾如何破解?
能量密度越高,对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越高,在能量密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安全技术会比较难达到。
如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所言,“动力电池系统存在诸多安全层面的不确定性。”由于市面上应用于实际场景的车载电池开发时间短,尚不成熟,加之不断缩短和简化的验证试验环节,各类产品问题随之而来,安全性便成为了最为突出的问题。
逐渐驶出“里程焦虑”,又开始陷入“安全焦虑”。不断发生的安全事故不得不令人重视起来,电池的高比能量与安全性该如何兼顾?影响安全的因素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