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风波确实不是临时突发,我觉得是一桩酝酿已久的行业裂变。
这个裂变首先来自于我们照明界自身。
因为行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若干个窘状——
第一、行业严重缺乏具有指导性的设计理论研究,学院派的教师和设计一线的设计师几乎分列为两个阵营,那些在金字塔尖的学者研究的学术和主流照明经济市场几无关系。这个行业发展成什么样子,没有一个行业指导思想能告诉我们过去、今天、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哪里是下一步的方向?表现在国家提倡“智慧城市”,于是每年的论坛都在讲智慧城市,大家围绕一根灯杆讲了很多年了。文旅热了,大家一窝蜂去讲夜游,殊不知夜游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游的内容和价值,不是星星点灯。5G来了,又要去谈大数据和照明的关系。反正是什么热门谈什么,只为博眼球,而缺乏深层次思考。面对市场繁荣,对于出现的问题又集体失声,做沉默的多数。
第二、经过这么多年的集中建设与突击开发,照明市场有饱和的苗头。照明已经不是一件对于百姓来说新鲜的事情,城市照明主体区域在不断充斥灯光事件。可以说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再也没有对于照明的迷惑或者尊重,照明的技术含量与美学追求被忽视,照明成为一件可以快速完成、进入门槛很低、类似于土建包工头一样的工作。
第三、社会大众对于照明已从稀奇直到麻木。一栋楼或者一片楼亮起来,就是做的再妖娆多姿,也不会引起大众关注。于是你会发现为了更加引起社会瞩目,我们会把照明体量做的更大,色彩更花,刺激更猛,灯具重复叠加。当社会大众对照明这种以视觉现象为特征的行业产生心理疲劳的时候,这个行业确实已经岌岌可危。
造成关注度持续降低的一个原因是雷同度过高——千城一面,甚至是千灯一面,没有人会对司空见惯的东西感兴趣。
第四、做为从业者的普遍低素养助长了行业的颓败。因为行业入行门槛很低,什么人都可以来做照明,至今没有建立起一套类似于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准入机制。我们对设计美学、文化美学、城市美学不重视甚至是无视,我们在生产审丑照明。虽然每年都有若干个以美学为追求的照明现象出现,但始终扭转不过来行业急功近利的浮躁。我本来以为2018年上海外滩和浦东的照明会对中国城市有所启迪,可以让我们去掉大容量的媒体立面灯光以及五彩缤纷的夸张表现,让城市照明逐渐回归理性、温良、有序、功能、趣味,而不是粗暴的以多装灯为能事,以快速变现为能事。但是2019年的这些城市照明大事件,我们看到的还是资本的逐利以及惯常的套路。
第五、后城市照明时代应该有所突破,而不是沿袭旧规。城市有宏大叙事照明和人性化照明,我们却过度迷恋宏大叙事。一个五千万的照明项目在五年前是一桩天大的事情,五年后,五个亿都不能令人满足。是什么因素把这些照明工程公司惯成了这样?我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五年也没有翻了十倍,怎么照明行业就会快速膨胀至此呢?
有一位工程业大佬告诉我,这一次风波之后,最难受的就是那些近两年年产值在2亿到5亿的工程公司——人员规模有了,公司盘子搞得很大,招兵买马,扩张地盘,换了办公楼,正准备明年拼一下市场。多板块经营——文旅、市政、灯具、室内、项目运营、重资产持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然后开始筹划IPO,上市去圈钱。现在突然市场极度萎缩,让这些正在胃口变大的公司上下不得,小业务看不上,大业务又断档。
好尴尬啊。
前段时间受邀去湖南的一个地级市和行业主管领导座谈,这是一座在湖南省城市照明开发较早,效果较好,灯光维护也最完整的城市,在省内城市照明板块很有知名度。我这一次过去是倾听城市照明管理者的新想法和新愿景,听后令我受益颇多。我没想到城市的管理者们已经抛弃了那种以大市政照明来彰显城市形象的传统做法(虽然这种做法只有短短几年,如今就受冷遇,说明了市场变化的无情),而提出了“微景观”“微亮化”的新思路。而且他们还切实可行去实践了。例如城市正在大规模开展“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很多街头公厕,改建后的厕所成为社区的一个文化站点,里面配备了开水、咖啡、休憩设施,并且保证空气清新达标。厕所的外围结合绿地做了很多微景观改造,同时布置一些灯光小品、地坪灯、投光灯将整个片区做的温馨自然,活波可爱。
这种对待城市细微空间的做法正是我提倡的“人性化照明”。
人性化照明针对人居生活空间的宜居度、幸福度、健康度而提出。没有盛大灿烂的灯光,却能营造出令人感到亲和、自然、小尺度的氛围感。灯具构思巧妙,点位布局准确,控光处理干净。这一点我受启发于日本东京,我们可以看到东京街头的灯光非常宜人,很多从商店、公寓入口、街头绿植、庭院、酒店、和风餐厅等等场所里发出的光,柔和、亲近、感性,没有张扬和喧嚣,很稳重也很温暖。
做小尺度的灯光需要设计师的耐心,更需要工程公司沉下身子去研究、开发,不以求量为标准,而是以服务社会,改变心态为目的。那句老话说的好——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的城市太缺乏“人性化照明”,这一点也在这次的新闻联播播报有所触及,播报中强调对于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事情要大力去做,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宏大和面子为准。我们之所以对行业和明天有深深的焦虑感,是因为害怕“一刀切”的做法,我们希望照明能回到“初心”,回归照明的本质,回归照明给人居生活带来欢乐的状态,回归照明成为夜间经济促进力的美好愿望。
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这一次的危机何尝不是机遇?如果能让这个行业再次净化,让大家沉淀下来,歇歇脚,然后轻装上阵再出发,可能也是一件好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当整个社会对于照明的观感都在转向,只有照明人依旧麻木,看不到风向变了。
你还在自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