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下,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长期资金支持。一是完善监管政策。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三是开展产品创新。”7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做出上述表示。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负债经营和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经营的两个轮子,其中保险资金运用这个轮子不但对于保险经营非常重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银保监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鼓励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者作用,通过股票、股权、债权、基金等形式,为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多层次资金支持。一是拓宽产业基金资金来源。二是加大股权直接投资力度。三是强化对上市企业融资支持。四是丰富市场中长期投资工具。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张忠宁说,保险资管行业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高科技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典型项目。
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介绍,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深化改革开放,银行业保险业保持了平稳运行良好态势。一是银行业保险业资产和主要业务稳健增长。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三是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四是银行保险机构稳健性显著增强。但是,目前我国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
“由于不良贷款暴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未来不良贷款仍然面临上升压力,不良贷款可能进一步增加。”刘忠瑞分析。
刘忠瑞认为,银保监会要深入研判风险,掌握风险底数,指导银行审慎经营、强化风控,督促银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采取预期信用损失法,充分评估风险,做实资产分类,足额计提拨备。鼓励银行统筹做好应对不良贷款反弹综合方案,有效运用现金清收、核销、批量转让等手段,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并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刘忠瑞表示,2020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了对冲疫情影响,保市场主体,银保监会采取了延期还本付息、减费让利等多项金融支持政策,有利于稳定企业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帮助大量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缓释风险,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这对于稳定银行信贷质量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银保监会指导银行前瞻性地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及早处置化解风险,腾出更多风险应对空间。
张忠宁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服务小微方面,到2021年5月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07万亿元,同比增速30.53%,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8.7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863.42万户,同比增加570.74万户。2021年前5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68%,比2020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贡献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介绍,针对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我国银行业做了很多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银行机构自身战略。通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实现银行机构自身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明确了银行机构自身长远目标。银行资产端要实现碳中和,银行自身运营也要实现碳中和。三是梳理和强化了相关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客户碳表现作为授信流程当中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从更长远来看把碳定价纳入授信、融资决策、贷款决策重要参考。四是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特别是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支持力度。
叶燕斐说,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首先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的整体不良水平。同时,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按照绿色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亿吨。而且,绿色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重金属、石化、医疗废弃物等21个高环境风险行业,地理范围覆盖到31个省市,为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下一步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叶燕斐表示,第一大力支持新能源、低碳能源发展,继续支持低碳交通以及潜力非常大的低碳建筑发展。第二碳排放权作为一个很有效的抵质押品,可为银行扩大融资提供重要的质押基础。第三银行业面临很多客户,在识别和挖掘绿色信贷资产方面有很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