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原材料等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疫情灾情影响等实际困难和问题。9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2021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效益呈现恢复增长态势,运行持续向好,但是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环境比较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
2021年二季度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原材料、物流成本持续大幅上涨推高了经营成本、订单需求不足等一些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再加上近期汛情突发因素造成了经营困难,部分小微企业面临新的挑战。田玉龙表示,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政策、服务、环境”三个领域,聚焦“融资促进、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筑牢发展基础,增强企业获得感。
中小企业不断保持增长势头、发展势头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目前,我国内外经济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疫情灾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特别是最近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中小企业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田玉龙表示,工信部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两个协调机制作用,会同各部门协同来解决、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落细已经出台的政策。2020年,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工信部要用好用足助企惠企政策,特别是完善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加强政策解读和推送,使政策可见度、到达率不断提高。二是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工信部会同各部门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实体经济需要,研究并适时出台接续政策,稳定政策预期,增强企业信心。三是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鼓励支持地方政府采取特色的、个性化政策予以扶持,切实解决属地化中小企业实际困难,进一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四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监测和运行研判。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及时跟踪监测中小企业运行情况、经营情况,通过密切跟踪,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政策储备搞得更精准、更充足,及时出手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我国前期出台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已经显现出来,要尽可能把政策体系完善好,使中小企业不断保持增长势头、发展势头。”田玉龙认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7月,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加26.4%、43.9%。根据工信部会同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对4000多万户小微企业用电大数据监测显示,小微企业用电稳步复苏。1-7月,我国小微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3.4%;用电景气指数连续1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整体反映企业生产情况和效益情况都在同步向好。
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态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六稳”“六保”工作,把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六稳”“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介绍,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直接指挥下,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实施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深入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企业融资便利性得到较大幅度提升。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93万户,同比增长29.5%。
潘功胜认为,总的来看,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二是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局面。三是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明显。四是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显著提升。五是重点行业和区域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7月份,人民银行降准释放了1万亿元长期资金,有效增加了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长期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同时,人民银行降准降低了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7月份,人民银行降准效果逐步显现,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
潘功胜强调,下一步,人民银行会在已经出台的一些惠企政策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第一,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并在2021年剩余的4个月内发放。第二,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实施力度,引导银行更多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第三,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合作,发挥好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提升政府融资担保覆盖面。第四,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被占用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第五,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从金融供给侧改革角度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解决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乱象
近几年来,针对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做了多次专项治理,总的看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有些地方、行业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时有发生。田玉龙介绍,工信部会同多个部门发挥“两个机制”作用,正在下实招从多个方面解决。一是进一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二是持续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目前,正在开展的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已经把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纳入到督查内容。”田玉龙表示。
田玉龙认为,中央和地方共同发力,从法治上、治理手段上共同发挥作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乱象,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他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18年11月开始部署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到2020年年底已经累计清偿政府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逾期欠款8500多亿。同时,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进一步畅通了中小企业投诉渠道。
田玉龙强调,总的看,虽然解决了一批过去多年来积累的长期拖欠问题。但是,拖欠账款问题比较复杂,很多都是历史陈账旧账,而且涉及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目前,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但疫情汛情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有所上升,预防新增拖欠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后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田玉龙表示,工信部在巩固前期清欠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一是严格执行三个条例,加强源头治理,目前中小企业投诉处理办法正在研究并尽快出台。二是把清欠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手段预防和化解拖欠问题。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和约束惩戒,将清欠工作纳入国务院大督查范围以及营商环境评价、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价。四是加强培训指导和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规范合同管理、规避风险,同时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更准确理解执行条例提供指导,依法依规保障中小企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