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成电子有限公司 RCCN - 为顾客创造价值 - ISO9001/IATF16949/ISO/TS22163
选择语言 Language

线槽_PVC线槽_电缆接头_尼龙扎带_冷压端子_尼龙软管_金属软管_导轨_汽车线束 - 上海日成电子有限公司RCCN

首次大考浙江履约率达99.9% 试水碳市场 浙企收获几何

99.9%!

12月,全国碳市场迎来首次大考——2019年和2020年的碳配额清缴履约。按照履约量,截至12月27日17时,浙江履约率接近圆满。

“双碳”是2021年的热词,尤其是7月16日全国碳市场鸣锣开市后,企业碳资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试水碳市场半年来,浙企活跃度如何?机遇多了还是挑战大了?企业又应如何调整、转型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记者对发电企业进行了采访调查。

“水温”几何?

近八成企业

碳配额有盈余

“我们盈余了近百万吨碳配额,卖了4100多万元!”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乐清发电”)总工程师林彤不无兴奋地告诉记者。12月中旬,乐清发电完成了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成绩出乎他的意料。

所谓履约,简单理解就是“还账”。今年起,作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国家根据发电行业的平均排放水平免费发放碳配额。而企业要根据实际碳排放量清缴履约,盈余的归自己,不够的就要到碳市场去买。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重要行业今后也将逐步纳入。

“这对企业来说是约束,也是激励。”林彤说,秉持总量控制的原则,企业的碳排放将不再是一本糊涂账,精细化管理和绿色转型将成趋势。

全国碳市场的这层深意,与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不谋而合。

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萧山发电厂(以下简称“萧山电厂”),同样毫不费力完成了履约。不光如此,还盈余了3万多吨碳配额,价值100多万元。

“碳配额有结余,这在预料之中。”电厂运行部相关负责人解释,他们厂用天然气发电,碳排放本身就比燃煤发电低。此外,国家政策也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即便实际碳排放超过碳配额,履约时也只需清缴分配的碳配额即可。若有盈余,则归自己所有。

不同于乐清发电,萧山电厂没有把多出来的碳配额直接卖掉,因为预估明年价格会更高,这也显示了发电企业对碳市场看好。

企业发展壮大需要新的能耗指标,因为上新项目,浙江巨化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化热电”)手里的“余粮”有点不足。今年11月,他们分4次花费787.48万元,在全国碳市场购买了18.32万吨碳排放配额,以弥补其2019—2020年碳排放缺口。

事实上,2019年巨化热电的碳配额缺口为60多万吨,2020年则盈余近50万吨。“两相抵扣,我们还缺18.2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额度。”巨化热电碳资产管理小组负责人胡志革说,购买碳配额时,他们有意识多买了一点。12月8日,完成碳配额清缴后,公司目前还有365吨的盈余指标。

“未来,碳排放权将是一种珍贵资源。”这次主动出击,让胡志革进一步感受到碳配额的重要性。为此,公司专门安排他前往上海参加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机构举办的“碳资产管理能力提升”学习培训班。公司也成立了碳资产管理委员会、碳资产管理小组和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小组,并于11月22日发布实施了《碳资产管理制度》。

碳配额,在巨化热电已然成了一件正事。“做这些,就是为了明年更好地履行企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责任和担当。”胡志革说。

和全国碳市场开市时不少企业的观望态度相比,经过半年试水,企业对碳配额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据了解,浙江近八成企业在完成履约后,还有盈余的碳配额。

对此,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发电企业的整体机组能效水平都还较高,因此多数有盈余。

功能几种? 碳资产管理“玩法”多

“把碳配额拿来清缴履约,只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它还是个金融工具。”浙江浙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由于全国碳市场刚启动半年,不少企业还处于摸索期,交易较为保守。如果运用得当,碳资产金融属性的功能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此言不虚,第一个吃螃蟹的乐清发电,不仅尝到了卖碳配额的甜头,在此之前更是体会到了把碳配额当资产用的便利。

今年10月底,工行乐清市支行与乐清发电签订了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协议1亿元,并于当日放款3652万元。这也是当地首笔以碳排放权为质押物的贷款业务。

“用得好,碳配额也是一种金融工具。”乐清发电财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电力保供企业,他们的生产不能停。此前煤价一度高涨让他们遇到了资金困难,正是这笔贷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尽管手里“余粮”不多,巨化热电也嗅到了碳资产的机遇。12月23日,胡志革给记者展示了当日碳市场交易的价格。“你看,我们买的时候,平均成交价是42.97元/吨,而12月23日收盘价为49.57元/吨。短短近1个月,已有6.6元/吨的差价。虽说我们要补缺口,但在合适时机下手,也能降低履约成本。”

其实,碳配额有缺口,除了在全国碳市场直接购买,还有另外一种途径——购买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即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对应系统中进行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不过,CCER部分的抵销比例,不能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由于目前CCER的价格仍低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价格,不少企业把目光锁定到了CCER。位于义乌的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川实业”)就解锁了这一新“玩法”。

该公司副总经理金忠财介绍,12月初,他们用200万元购买了5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比在碳市场节省了20多万元。

CCER的意义不光是省钱,未来CCER将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源主动加入温室气体减排,也是一种市场倒逼。

不管是把碳配额变现,还是选择CCER来抵销。一个共识在不少企业主心中成型:碳资产正成为企业看得见的有形资产。如何用好这笔碳资产,将成为企业今后的一个新课题。

“我期待碳资产管理今后能成为一种制度化常态化管理。”碳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管理的发电厂每月也会上报碳数据,但都是阶段性任务。理想的状态是,碳数据今后也能像统计报表那样上报,碳资产管理成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部分,那么企业碳排放数据的量化、碳资产管理的常态化将成为可能。

对碳资产的管理,背后是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该负责人直言,以往企业碳排放管理基本处于粗犷状态,降低碳排放的边际成本又高,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全国碳市场的运行,让企业主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件事。

未来,随着碳市场内的碳期货等产品越发丰富,企业对碳资产的管理也将更加科学,这将助推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碳交易,进而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趋势如何? 低碳转型不进则退

试水碳市场半年,可以发现,企业在低碳转型上正各显神通。

在浙能兰溪发电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溪发电”),一块400平方米的空地明年初将开建一个新项目。

不是扩大再生产,而是为了《先进CO2捕集与矿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万吨级集成示范》项目落地。兰溪发电设备管理部副主任卢得勇告诉记者,该项目由天地环保和浙江大学等负责研究,兰溪发电负责落地,目前已经进入设备建设阶段。

对兰溪发电来说,这是一次开创性工程。近年来,他们先后投入36亿元,进行脱硝、超低排放等技术改造,可这并未彻底解决问题。如果能利用化学吸收法捕捉二氧化碳,并经过提纯将其注入加气砖固化,就能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总量。

萧山电厂运行部相关负责人最近则一直在思考,怎么让发一度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继续减少。

目前,他们通过设备改造,已经让现有的3台机组分别比标准水平下降了几克。“别小看这几克,按照一年几亿度电的量算,这能减不少碳排放。”上述负责人说。

“空间还有,动力更足!”他表示,年底这笔盈余的碳配额让他们倍感振奋。现在,公司已经在着手建设智慧电厂,通过机组的自动化启停,让其运行更合理,进而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损耗。

致力于废纸造纸、垃圾发电、再生资源利用的华川实业,也对降碳“着了魔”。目前,公司除了设立企业能源阶梯利用工作机制外,还在开展“制浆造纸工艺碳中和与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相关课题研究,计划将其转化为新技术,进一步助力企业低碳转型。

这些显然还不够。记者从相关专业人士那里了解到,今年国家按照行业平均基准线发放碳配额,大部分企业都能轻松过关。随着政策收紧,今后碳配额的基准线下调是大概率事件。那么悬在及格线上的企业,就不得不通过技改等手段来减排,这也是全国碳市场充满活力之处。

“不进则退!”林彤也想到了这一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都是高耗能企业,国家采取总量控制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绿色转型,不断降低碳排放水平。否则,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他举例,比如今年没完成履约的企业,会被罚款两到三万元。在明年的碳配额分配时,会把今年欠缴的配额直接扣掉。如果企业在降碳上没有行动,那么在明年履约时仍会吃力。如此循环,一批效能低的发电企业将被淘汰,对市场来说,这也是一种资源优化。

“某种程度上说,更多的碳配额意味着更多经济效益,也意味着更大的发展权。”林彤说。目前,公司正在建设2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这已属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后,机组每发1度电将比公司现有机组少用10克煤。按照每年约100亿度电来算,可以减少近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成效不可谓不显著。

此外,对于兰溪发电的碳捕捉技术,林彤也十分关注:“条件成熟,马上引进。”之所以如此上心,来自他对行业的观察。

让林彤印象深刻的是,当2014年国内第一台超低排放机组在嘉兴一电厂应用后,短短7年时间,这一机组在全国发电厂几乎成了标配。因此,虽然目前看碳捕捉技术还在研究阶段,但随着技术更新迭代,不远的将来,碳捕捉技术或许就成了常态,因此技术储备十分必要。

在全国碳市场的带动下,低碳绿色转型,浙江企业已经动身。

相关文章

上一篇: 那些被卡脖子的技术,现在都发展到哪一步了?
下一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名单的通告
技术
支持
联系
我们
在线
留言
下载
资料
打印
本页
官方
微信
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信
收藏
本页
返回
顶部
黄金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