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造船业为何变得困难重重?
危机突袭,引发“订单断崖”遭重创
虽然现在韩国将“最优出口产品”这个称呼用在了如日中天的半导体行业上,但就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头几年,这个美称还是造船业的“专属名词”。
追溯至11年前(2007年)的5月,韩国造船业当月出口金额创下了49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想当年,韩国造船业一度占据全球造船市场份额的40%、六家韩国船企跻身全球十大造船企业之列。
尽管当时中国以33%、日本以25%的市场占有率猛烈追击,但仍无法与“造船强国大韩民国”相提并论。
然而,韩国造船业这种遥遥领先的大好局势在2008年戛然而止。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冲击全球出口经济,造船业遭受波及,造船强国韩国自然也未能幸免——2007年,韩国的新船订单量为5252艘;到2008年,大幅减少到3381艘;到2009年更少,仅剩1258艘。
在需求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造船企业不断增多也是韩国造船业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就在2005-2006年造船业鼎盛繁荣之时,新船订单还没来得及集中到大型造船企业,造船价格已经飞涨,很多企业争先恐后地投身到“能印钱的造船业”,韩、中等国的中小造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恰在此时,经济快速跌入困难期,整个造船业形势急剧恶化,订单量骤减打开了造船业低价竞争的“潘多拉魔盒”。由此,造船业第一次危机的原因是经济下降的大周期里供需不一致的不断扩大所造成的。
转战海工,市场先扬后抑再遭打击
全球船舶市场需求剧减,导致韩国大部分造船企业不得不另谋生计。造船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订单,意味着数万名职工拿不到工资,很快就会出现一支失业大军,经营压力和企业动荡促使韩国造船企业将目光快速转向了海洋工程装备市场。
就在新船订单量开始骤减的2008年,世界原油价格急剧飙升,每桶在100美元上下波动。油价走高,油田开发的投资者不断增多。只要原油价格超过50~60美元,海工装备产业就被视为“赚钱的生意”,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值得肯定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海洋工程装备订单激增抵销了船舶订单骤减给韩国造船企业带来的影响。
但是,与新船订单量受全球经济和贸易需求影响一样,海洋工程装备的订单与油价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2014年,油价开始急剧下降,由最高的115美元/桶下降到近50美元/桶,订造了大批海洋工程装备的企业开始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取消订单或者要求延迟交货。
在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建造中,韩国造船企业拥有的主要是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能力,而海洋工程装备的大量配套设备还需从国外企业购进。海洋工程装备耗资巨大,订购一座大型装备动辄需要高达数亿美元的高昂费用。
为了建造这些海工装备,船企投入了巨资,如果不按时交付,造船企业的人工费用和融资成本等负担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些损失在2015年、2016年如实反应在韩国各家造船企业的账簿上。
韩国造船业“三巨头”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也都在这轮“创业”中创下了以兆韩元为单位的赤字记录。海工装备需求持续减少,更雪上加霜的是,油价不断下跌,韩国造船业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萧条结束,撑过寒冬迎来春天?
造船业的严重萧条,对船企劳动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所在的巨济和蔚山地区大幅减员。仅蔚山地区就业保险投保人数就从2013年的6.1万人减少到2017年8月的3.8万人;同期,巨济地区就业保险投保人数从9.3万人下降到8.1万人。
目前,自2008年开始蔓延的大萧条在各方面均已出现结束的信号。
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调研显示,全球贸易量呈现出上升趋势,预计未来10年间,船舶贸易量年均可达1200亿美元的规模,是2016年全球新船订单量的3倍以上。
与此同时,随着众多中小造船企业的消失,全球造船产能相比2012年减少了40%。对于撑过了严酷冬季的韩国造船业来说,春天正在悄然靠近。
相关文章
-
2017年船舶行业前景预测分析
中国的船舶制造正在从泡沫和臃肿的船舶市场向专业化和精细化转变;中国造船人在从比较功利的处事方法里努力恢复他们对于船舶的最初的浪漫情怀;中国的船舶人是勇敢的改革者。近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当前船舶行业正处于加速探底的结构调整期,我国通过此前的淘汰、消化、整
-
中国造船业何以惊叹世界
逐步迈向高附加值长期以来,谈到中国造船业,不少人总会将其与低附加值联系起来,但如今人们或许该改变改变这一看法了。以这次史上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为例,《中央日报》网站报道就表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船只要求同时具备传统廉价丙级锅炉油和环保燃料液化天然气驱动系统,属于双燃料系统的高附加价值船只而非廉价船舶。因此,在这个订单上落选,更令韩国感到五味杂陈。事实上,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造船业正逐步从
-
破产并购继续!中国造船业加速去产能
虽然近期新船订单不断,船市开始显现复苏迹象,但中国造船业依然面临新船订单量下滑和难以解决的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的合并被视为行业的必然趋势。从2011年中国前10家船企交付量占比35%到2016年53%,再到2020年必须达到70%,中国造船业的产能合并依然将继续,这也意味着未来还将有更多船厂将停产、破产或被并购。2020年全国前10家船企完工量目标占全国总量70%有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6年
-
“南北船”合并风声再起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南北船合并猜测或许将迎来新的进展,不久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谈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问题时指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造船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设备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南北船合并猜测或许将迎来新的进展,不久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谈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问题时指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造船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设备等领域的专业
-
集装箱船大型化是必然趋势还是即将结束?
船舶大型化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还是即将到达终点,关于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再次引发业内的争议。观点一: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恐将持续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12000TEU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船队运力年均增速达到48.6%。业内人士认为,船舶大型化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随着技术改进、能源结构改变,集装箱船可能会作为海上浮式仓储中心,按这一发展趋势,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恐将持续。随着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及
-
韩国的造船业为何变得困难重重?
STX造船海洋艰难结束法庭管理程序、现代重工开始裁员、三星重工因资金不足追加发行了股票……造船强国韩国的造船业为何变得困难重重?危机突袭,引发“订单断崖”遭重创虽然现在韩国将“最优出口产品”这个称呼用在了如日中天的半导体行业上,但就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头几年,这个美称还是造船业的“专属名词”。 追溯至11年前(2007年)的5月,韩国造船业当月出口金额创下了49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
中国造船业是威胁?欧洲船企要建统一战线
欧洲造船业正在面临严峻的威胁,德国船企日前呼吁欧洲加强协调合作,防止亚洲,特别是中国,对欧洲高端船舶建造市场的渗透。VSM呼吁欧洲船企要联合行动来自德国造船和海洋技术协会(VSM)发布的年度报告称,亚洲同行正越来越瞄准高技术和专业的细分造船,这些领域是欧洲船厂向亚洲丧失传统新造船市场后开发的。VSM总经理Reinhard Lüken专门提到了中国。他表示:“讨论的话题已经从只关注中国提供的机会,转
-
造船业风向变了:头部玩家时代来临
机械的轰鸣声,在江苏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的新区内响彻不停,巨大的龙门吊,时不时将厚实的钢材运送往返。这家订单充足的造船企业,忙碌喧嚣是平时的常态。然而,更多的造船企业还在缺乏订单的泥潭里挣扎。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造船业订单大幅下降。1-3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4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0.4%;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42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比2018年底下降5.6